西湖娱乐 xihuyule 分类>>
居住配套指标修订:快递柜、电动车停车场都要纳入新建小区西湖娱乐城- 西湖娱乐城官网- APP规划
西湖娱乐城,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西湖娱乐城APP,西湖娱乐城网址,西湖娱乐城注册
停车位不足、电动自行车和充电桩无处安放,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紧张的“通病”,在未来的新住宅区如何规避?9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从首都之窗网站获悉,市政府近日对2015年印发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7号,以下简称《配置指标》和《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新政对未来新建居住小区如何科学统筹停车、教育、医疗、配套商业、文化体育等空间和设施,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行了明确,包括调整居住配套停车指标;统筹各方空间需求打造社区活力中心;在高大乔木树冠覆盖范围内建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停车棚等小型设施,相关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相关用地总面积不超过绿地总面积30%的,可纳入绿地率核算等。
和旧版相比,修订后《配置指标》有哪些变化?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修订后的《配置指标》结合国家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要求,按项目、社区、街道三个层级,将原6大类52项设施调整为综合服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便民商业、邮政配送、交通出行、市政保障、公园绿地、公共安全,12大类66项指标。
“合理的规划,可以让小区有限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该负责人介绍,此次的《配置指标》明确将文体活动、党群服务设施指标统筹使用,增设综合服务设施,由社区统筹安排文体活动、社区管理、党群服务等综合服务,通过空间复合利用、分时共享,统筹各方空间需求,打造社区活力中心。在社区附近结合城市绿地设置可适应多种球类运动的社区室外综合活动场地,形成社区室外文体活动中心。简单地理解,就是要通过增设综合性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不少老旧小区一直在想尽办法破解“停车难”的问题。机动车车位紧张、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施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此次《配置指标》也进行了明确——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及充电设施指标。对居住项目分区域、分类型调整机动车停车指标,降低自行车停车指标。
现在骑自行车的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了。此次《配置指标》也顺应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提出未来的住宅小区增设小区入口广场,对小区出入口共享单车及临时车辆停放提出解决措施。另外,针对学校周边常见停车、拥堵的问题,《配置指标》明确,对中小学出入口临时停车需求提出布局引导要求。
养老、托育也是现在不少居民家庭的刚需,《配置指标》提到,增设托育设施和老幼服务用房,明确规划建设要求,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功能。在幼儿园增设托班形成托幼设施,招收6岁以下幼儿,同时在综合服务设施预留设置就近入托需求的托育设施空间。明确综合服务用房可用于老幼服务功能,明确无障碍设计及活动场地设置要求。
小区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和居民生活相关,垃圾桶设置在哪里?快递柜何处安放?此次修订的《配置指标》也将规划深入到了更多的细节。比如,快递、外卖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此次《配置指标》就提出,增加末端物流设施。针对垃圾分类需求,明确增加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以及密闭式垃圾站原则上在小区外结合公共绿化建设。
另外,针对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配置指标》还提到,增设社区级商业设施,将群众日常生活常用内容由街道级调整为社区级。
不同小区情况不同,规划也要因地制宜。记者发现,此次《配置指标》还分区域、分类型细化配套指标,为不同居住项目提供个性化指标服务。比如,分区域调整优化基础教育指标。结合地铁站服务半径,明确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停车指标。设置专篇对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明确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
此外,《配置指标》还提到,前瞻预防风险,提升社区应对突发灾害韧性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增加防疫隔离筛查空间。鼓励结合水体景观设置下沉式雨水收集系统,增强防涝能力。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绿地及室外场地平战两用功能,为突发自然灾害预留应急空间。
修订后的《实施意见》又有什么重点内容?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了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移交、接收、登记全流程各环节工作要求,强化了规划统筹引领、空间复合利用、管控刚弹结合、指标动态调整的配置原则,以及政府组织、企业实施、社会监督的组织保障机制和政策鼓励措施。
此次《实施意见》对投资建设责任进行了明确,提到居住项目用地以外建设街道级、社区级设施原则上由政府投资建设(供地条件约定由建设单位代建的除外)。居住项目原则上只配置项目级设施,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除商业设施外,建成后应无偿移交政府相关单位。居住人口规模达到社区级、街道级或上位规划要求增配更高层级设施的,应增配相应级别设施。
“考虑各区情况不同,不再具体规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由区政府结合实际明确接收单位,并采取措施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运营,同时加强监管。综合服务设施由街道社区统一接收管理,将社区综合服务与加强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加强基层政府统筹作用。”该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还明确了接收标准,以稳定市场预期。居住项目供地前应公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装修、移交要求,给建设单位提供公开、透明的成本预期。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竣工时应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竣工验收后即达到接收标准(建设单位与接收单位有特殊装修约定的除外),无偿移交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可直接申请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
依据《实施意见》,未来的住宅小区,将更多鼓励空间复合利用。还以备受关注的电动自行车停车问题为例,《实施意见》明确,为保证安全,电动自行车原则上在地上停放,为解决地面用地紧张及占用容积率问题,在高大乔木树冠覆盖范围内建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停车棚等小型设施,相关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相关用地总面积不超过绿地总面积30%的,可纳入绿地率核算。
同时,为解决地下车库设计难点,覆土绿地满足排水要求后可不受与实土连接边长限制,覆土绿地深度满足国家埋深要求后可适当减少。“这个听起来比较专业,简单理解,就是取消与实土的边长限制,可以给予设计师很多空间,让居民在停车场停车时,减少弯弯绕绕,更加方便。”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解读道。
相比此前政策,此次修订已经时隔10年,政策如何“持久”适应城市发展?此次《实施意见》提出,建立评估更新制度,即为及时适应城市发展变化需求,《配置指标》每五年进行一次修订,每年结合规划实施体检定期动态评估。日常工作中,根据城市发展变化需要局部调整的,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研究,报市政府同意后进行动态维护。
为何要修订政策?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新建居住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齐全,自1985年起,市政府陆续印发了5版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呈现新的特点:如汽车、电动自行车停车及充电需求不断增长,自行车保有量快速下降。快递物流发展迅猛,相关设施需要补充。居民文化活动、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老年人口逐步增加,鼓励生育政策陆续出台,相关设施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新情况,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相关部门聚焦居民生活新需求,按照加强规划统筹、合理配置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的原则,通过用地功能混合和空间复合利用,兼顾各方空间需求,对《配置指标》和《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修订。
2025年12月1日起,所有住宅项目都依据新政执行吗?该负责人表示,在途项目已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应按修订前的《配置指标》执行,未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可选择完全按修订前的《配置指标》执行,也可选择完全按修订后的《配置指标》执行。已建成居住项目需要调整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的,因建成年代、所在地区、居民需求、改建条件等情况各不相同,无法编制统一的改造更新《配置指标》,实际工作中可由街道、社区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参照修订后的《配置指标》,因地制宜调整改造。该负责人表示,修订后的《配置指标》有关覆土绿地计算规则,以及配电室等供电设施在地下设置需进行评估审查等内容,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配套文件明确具体要求。
另外,与历次《配置指标》修订类似,修订后的《配置指标》适用新建城镇居住项目(不含历史文化街区),已建成城镇居住项目全部拆除重建及新建楼房的村民集中住宅项目等可参照执行,历史上已按当时《配置指标》建成的居住项目,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局部调整改造的,可参照修订后的《配置指标》,结合实际确定改造标准。修订后的《配置指标》实施之前已取得规划条件或相关文件的在途项目,按是否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分情况处理。